上海应用技术大学4月20日召开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推进会,解读发布《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总体方案》,成立校企产教融合发展基金会,并启动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,着力构建“校企共生、产教共融”的高质量育人体系。
该大学在会上宣布,继“香料香精化妆品学部、智能技术学部”之后,组建成立“材料技术学部”和“化工与能源技术学部”两个新学部,并积极筹建“城市建设与生态技术学部”。至此,9个工科学院将重组为5大技术学部,学部下设产教深度融合的产业学院和技术研究院。
校长汪小帆表示,重组并非简单合并,而是构建“产业需求导向、产教深度融合”的创新体系,每个学部将打造为产业创新策源地,实现实验室建设、课程体系与企业需求精准对接。
在当天的第一届应用型学科专业设置委员会委员聘任仪式上,来自各知名企业的相关负责人成为首届企业委员。企业代表表示,将主动架起教育与产业的“双向赋能之桥”,让产业的前沿技术、应用案例、专家资源,引入人才培养过程,在校企协同育人中做到三个“深度参与”:深度参与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的调整,深度参与实习实践教学改革,深度参与人才评价改革,共同培养出大批产业真正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。
据了解,校企双方将共建双元推进长周期、贯通式的实习实践,分别实施校企交替进阶、岗课赛证融通的“校企斑马式”培养模式和工学交替的“住企培养模式”,由企业全过程全要素参与的培养体系,理论知识、企业教师授课、实习实训占比达总学分1/3,并基于真实问题开展校企联合指导毕业设计。
大学的产教融合发展基金会获中国移动上海公司支持,双方将共建“教育新基建”,推进5G、AI等技术融入教学。大学联合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共同成立技术智能(AI4T)协同创新研究院,整合智能技术、香料香精化妆品、绿色化工等多个学科领域的优势资源,借助AI,在创新发展的赛道上抢占先机。
目前首批试点专业已落地突破:化妆品技术与工程专业实施“校企交替进阶”培养,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开展工学交替实践,毕业设计均基于企业真实课题。
校党委书记郭庆松指出,作为全国首所应用技术大学,将持续深化“缘行业而立、依企业而强”的发展路径,以技术创新为驱动,打造高水平应用型高校建设的“上应模式”。
据悉,自2024年11月启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以来,学校已召开9场产业需求研讨会,走访多家重点企业,与10余家头部企业建立深度协同机制,通过校企“把脉问诊”,直击改革进程中的痛点、堵点,真正打造协同育人共同体。(推广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