硫酸铜溶液的有效性
溶液是电极发挥作用的核心介质,其状态直接影响寿命:
若底部无未溶解的硫酸铜晶体(溶液不饱和),或溶液因泄漏、蒸发导致总量减少至腔体 1/3 以下,无法维持稳定电位,说明需更换溶液,此时电极本身仍可继续使用,但需补充耗材;
若溶液频繁浑浊、出现杂质沉淀(即使更换新溶液后仍快速污染),可能是腔体或电极帽密封失效,引入外部杂质,此时电极整体寿命接近终结。
底部微孔膜的损耗
微孔膜是离子交换的关键结构,正常情况下应缓慢渗漏(每小时约 1-3 滴):
若膜完全堵塞,离子无法交换,测量时电位剧烈漂移,且无法通过清洗疏通(可用清水轻柔冲洗膜表面,不可戳破),则膜已失效;
若膜破损导致溶液快速泄漏(几分钟内漏液明显),无法控制渗漏速度,会导致溶液消耗过快,无法正常测量,需更换膜或整体电极。
电极腔体与连接件的损坏
腔体(有机玻璃或 ABS 材质)若出现裂纹、变形,导致密封失效,无法阻止漏液或进水,即使更换溶液也无法维持稳定,需报废;
电极导线接头(如铜质接头)若严重腐蚀、氧化,导致导电不良(测量时读数跳动、无信号),且无法通过打磨修复,会影响使用,需更换接头或整体电极。
二、性能指标的衰减程度
电位稳定性下降
若经过溶液更换、清洁维护后,电极仍出现以下情况,说明性能已衰减至使用寿命终点:
与标准参比电极的电位差超过 ±5mV(正常应≤±3mV);
重复测量同一位置时,读数偏差持续超过 ±5mV,且抗极化能力显著下降(通微小电流后电位漂移超过 ±10mV 且无法恢复)。
响应速度变慢
正常情况下,电极接触测量介质后(如土壤、水体),1-3 分钟内即可稳定读数;若响应时间延长至 10 分钟以上,且读数仍不稳定,说明内部离子传导受阻,核心功能退化,需更换电极。